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69中文网 www.69zww.gg,汉末皇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的会接受为监吏的任免吗?

    毫无疑问,大多数寒门士人,明显不会接受这份决议,毕竟,大多数寻求关系,被人举荐的寒门士人,他们的初衷可都是奔着做官去的,如何会甘愿接受自己为吏?

    既然如此,伏泉唯有另辟蹊径,除了举荐任命一些自己前世听过的寒门有才学之人,或者他自己亲自考察过的人才外,这为天下盐铁之地选吏的事情,他完全就用考举来选择。

    毕竟,能愿意通过考举出仕的,肯定都是已经认可了自己出仕第一步是为吏的现实,毫无疑问,这会让那些参加考举的人,不会有任何的抵触心里,从而免去了一些,不必要的麻烦。

    当然,从吏开始步入仕途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机会为官,甚至登上三公九卿的位置,只是相比较那些举孝廉为官,仕途比他们顺畅许多的人而言,这些以吏为出仕起点的人,无疑在起点上会低很多,同时,在晋升官位上,也会比那些举孝廉为官的人,花费的时间和代价多得多了。

    这是科举制度,替代举荐制度的必然趋势,或许很多辛苦苦读的寒门士人,不愿意在起步上比世族豪强中人低,而不愿意参加考举为吏。

    但是,相比较那些能够坚持下去的人来说,大多数寒门士人,无疑都坚持不下去,他们很多人,都是家里花费很多代价,才能进入当地私学求学,学到知识的。

    想让他们和世族豪强子弟比,在世族豪强子弟都被举孝廉为郎,自己才能得到剩余的孝廉名额为官,明显大多数人,都不可能耗到那个时候。

    想想看,刘备这个破落宗室,不是靠着宗族长辈的资助,哪有去卢植处求学的机会?而他在读书完毕后,家中无钱无势,不说回乡举孝廉为郎了,就是连个乡野小吏都做不起,只能借着卢植、公孙瓒的名头在家乡鬼混,甚至最后一个士人知识分子,只能从一个天下读书知识分子都瞧不起的老革入仕,并且一辈子都摘不掉这名头,可见落魄寒门士人的生存。

    再说大儒郑经,少年时候家里父兄供养他读书,不在乎他不事生产,可是到其成年,却是根本负担不起他的读书费用,只能逼得才名远扬的他,最终等不到举孝廉为郎的机会,只能从一个乡下小吏作为仕途起点,其中艰辛,想想便知。

    现在,伏泉想要的,正是如刘备、郑经这些,有一定才华,却根本没有机会出仕为官,甘愿为吏的人,作为他撬动大汉孝廉举荐为官的基石。

    他相信,只要这开考取吏的方法能够实行下去,随着中央到地方,通过考试成为吏的人越来越多,并且这些小吏也逐步成为高官后。

    肯定会在不久的以后,渐渐可以出现开考取官的一幕,到了那时,这大汉传承已久,对于世族豪强十分有利的孝廉举荐制度,将会被彻底扫入历史的垃圾堆。

    即使日后,还会有皇帝喜欢某些大臣学识,由亲信举荐,直接特旨加封高官的例子,但是在大势上,他们都完全不能撼动考举公平,选拔出色人才的地位,因为这不管从朝廷角度,还是广大没门路的寒门士人的角度出发,这都是有利的。

    唯一不利的,就是需要不断垄断社会各种资源,保证他们家族一家独大,拥有特殊权势地位的世族豪强的利益。不过,很明显,到了那时,就算世族豪强敢反对,也无法针对日益强大的寒门士人集团,他们能做的,其实也就只有服从和妥协而已。

    将这开考取吏的准备事情,全部安排好后,伏泉便暂时将目光移向西域,在那里,还有他的心病,一直未除去。

    至于那些世族豪强,会如何反对开考取吏,还有各地寒门士人会不会响应这开考取吏的新政,伏泉却是没办法去解决。

    总之一句话,事在人为,每一件改变时代的大事情,总有那一小部分人能够看清局势,合理做出选择,若是连这局势都看不清,就算他们知识才华再好,伏泉也不会有太多的想法。

    毕竟,对于伏泉而言,推出这开考取吏的办法,说是为大汉广纳人才,其实又何尝不是希望多找一些有胆识、有见识的人,从基础慢慢渗透,并且在最终将整个大汉的官僚权利机构,做出一番改头换面的变革呢?

    只有将大汉如今能够培养门阀世家的基础土壤,从民间到中央,全部改变,这才能让大汉有真正的浴火重生,才是大汉长治久安的保证。

    若是没有这种改变,哪怕伏泉做出再多的措施,也无法改变这世族豪强独大,出身便是决定一切的社会认知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